优酷土豆网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douyaokan.net 魔幻。 既是它的卖点,也是逐渐被舆论围剿的内核。 有这么夸张? 你敢信,多少人哭着喊着影院没开门不能贡献一张票。 就有多少人骂骂咧咧中途离场。 就是这么争议。 苦等四年,短短五天,票房直冲七千万。 但一开分。 6.8,6.4,6.2……一路走低。 爱的多。 骂的更多。 到底如何? 先不废话了,全体麻瓜起立吧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 FantasticBeasts:TheSecretsofDumbledore 首先声明。 如果说第一部《去哪里》还算对路人友好。 那么从第二部《格林德沃之罪》开始到第三部《邓布利多之谜》,便对观看有了一定的门槛。 换句话说。 不建议空腹食用。 如果是单纯想去影院看个稀奇的毒饭,Sir建议最好先补课前两部甚至整个《哈利·波特》系列。 不然看的时候。 你的表情只会是 这是谁? TA和TA在干什么? 这群人为什么要这么干? 不仅仅是剧情容易迷失。 插个八卦。 在《神奇动物》的一、二部中饰演格林德沃的演员强尼·德普,因为一些家喻户晓不太好说的负面新闻,退出了第三部的制作。 于是大反派便由拔叔麦斯·米克尔森接手出演。 人物形象从狠一下子过渡到了阴狠。 虽然也帅。 这还不止。 系列前作的女主角蒂娜扮演者凯瑟琳·沃特斯顿在第三部中的戏份大幅减少。 直白点。 可能还不到5分钟。 原因有好几种说法,其中Sir比较偏向于这一部的主线剧情与蒂娜的关系不大,且因为疫情原因,原本蒂娜与纳吉尼在巴西的重头戏份无法拍摄。 是的。 纳吉尼也没有了。 听到这。 是不是好奇到不行。 换了主演、砍掉女主、支线消失的《神奇动物》第三部,究竟如何? Sir也不啰嗦了。 坐稳扶好,这就发车 p.s.本文涉及严重剧透,还未观看原片的毒饭可先收藏,待观看后再进行阅读讨论。 01 相信只要是稍微了解过魔法世界的人。 对于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这对CP都有所耳闻。 他和他。 一个是主张魔法即权力的黑巫师野心家 一个是霍格沃茨人见人爱的黑魔法防御课讲师 啧啧,看这一正一邪的搭配。 等等。 就算再路人,也应该知道邓布利多是霍格沃茨的校长吧。 是的,但那是在70年后了。 剧情设定。 《神奇动物》的时间线存在于《哈利·波特》之前,也就是后者的前传或是衍生故事。 那会儿的邓布利多,还是个不那么看淡红尘的老男孩。 他身上缠着两个结: 第一个,是自己和格林德沃在年轻时曾定下的“血盟”某种不可以伤害攻击彼此的致命约定。 这也解释为什么邓布利多不能直接攻击格林德沃。 只能曲线救国。 其二则是关于自己的家族,邓布利多家族的一桩往事。 许多年前当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还是社会主义兄弟情时,弟弟阿不福斯和格林德沃曾打过一架。 听起来好像没啥。 但那一架,却不小心误杀了邓布利多家族的小女儿,也就是邓布利多的妹妹——阿利安娜。 第二部结尾时,第一部的反派之一克雷登斯,也就是默默然的宿主,意外知晓了自己的身世秘密。 他原本的姓,也是邓布利多。 而邓布利多在这一部也承认了,阿利安娜身上也曾有默默然。 默默然有一规律是,可以在亲属之间传承。 这下子,克雷登斯苦苦追寻了两部的身世之谜,终于有了答案。 听不明白? 巫师版《意难忘》呗。 也就在这样我爱你你害我妹妹死掉,我是谁谁是我爹的伦理纠葛中,第三部也随之接踵。 咖啡厅,两位老友见面。 几句台词便交代了两人立场的隔阂。 以及。 那明晃晃的暧昧。 因为我曾爱过你 叙旧和谈不成功。 但前男友该对付还得对付。 老邓只好又找来咱们的男主纽特(即使这一部他的戏份已经少到不算男主),以及另外五个人组成了小分队。 目标是阻止格林德沃当选国际魔法联盟主席,并想办法摧毁血盟。 他们分别是——麻瓜代表雅各布、纽特的哥哥忒修斯、女教授希克斯、间谍预备役约瑟夫,以及纽特的助手邦缇。 加上纽特随身携带的那一串神奇动物…… 豪华阵容。 别说能不能打。 起码派头先给足了。 于是整部电影看下来,基本就三条线。 大反派想称王; 老邓回忆往事顺道整理家族内务。 纽特带着小分队一边耍宝一边拯救世界。 或许有人会问。 这不是挺好的吗,感觉该有的元素都挺齐整啊。 但问题就在于。 从片名开始。 关于这部电影的种种,都只能算作一次充数。 是剧本与人物的敷衍。 也是一次魔法世界的彻底摆烂。 02 片中最大的故事矛盾有二。 格林德沃参加选举,以及涉及到邓布利多家族过往的克雷登斯身世。 然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Sir感觉处理都挺儿戏。 首先空降了一只神奇动物:麒麟。 有了第二部的邹吾作铺垫,突然来一只新动物加入主线,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错就错在,麒麟出现是为了决定选举结果,也就是决定格林德沃成败的关键。 说白了。 它不仅仅是主线的一部分,甚至毫无铺垫地,直接决定了故事矛盾的走向。 嗯。 相传。 麒麟可以分辨出人心的善恶,只会对真正纯良的人鞠躬。 好家伙。 这不就是金瓶掣签吗? 这一招巧立名目咱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搞过了好吧,大楚兴陈胜王是白背的吗。 没办法,罗琳这么写,也只好这么拍。 想也想得到,格林德沃为了称霸,自然会拿麒麟来做文章。 一个利索就抹了小可爱的脖子,让它成为行尸走肉为己所用。 不只是Sir。 豆瓣网友@方圆市留守儿童也忍不住吐槽 但,是,没,想,到,吧。 就和凤凰一样,麒麟二字,分为公母,合为吉祥。 而片中设定,麒麟是孤雌生殖的产物。 每一只麒麟都是母的,而且产下的两只小麒麟也都是母的。 Emmm……你开心就好。 想也想得到在双生的设定下,两只麒麟自然会一只落到格林德沃手里,而另一只,会成为主角团扭转事态的关键道具。 于是。 在整部电影花费了大半时间和宏伟场景来布置的所谓不丹选举——Sir也愿称为光明顶之战。 片中所有的政党、正邪乃至国家之争,都要仰仗一只麒麟的抉择。 好吧,就算纯良值得褒奖,但这样涉及全球苍生的“一刀切”真的可取吗? 所有的励志与努力,全都敌不过被人为设定强行赋予的“天命”。 那么这样的设定,与罗琳花了整整八部《哈里·波特》来抨击的“纯血论”又有何异? 这是其一。 其二则是,作为贯穿前两部作品的克雷登斯,在这部不但继承了斯内普的发型,还成功被边缘化。 第一部,孩子被格林德沃蒙蔽甚至大杀四方都是为了求一点关爱。 第二部,身世有了线索,结果戏份都给了莱斯特兰奇那边,眼巴巴白跑一趟法国。 还好最后有转机。 凤凰飞来,为邓布利多血脉加上一分。 结果这一部,凤凰都快飞累了,镜子也快写烂了。 最后只得来一句轻飘飘的: “是的,我们是有一个孩子。” 不好意思走错片场。 是来自邓布利多的亲述,自己的弟弟阿不福斯曾年少轻狂,有了私生子——正是克雷登斯。 整整两部前作的铺垫。 只换来电影结尾时,亲爹强行温情的一句“Always”。 好吧,就算这是副线。 还记得片名叫啥吗? 邓布利多的秘密:一个前男友,一个家族私生子,在第二部都已昭然若揭。 而最主要的,也是除粉丝外观众的奔头——神奇动物,干脆成为了推进主线的工具。 咱们就别说嗅嗅和护树罗锅两大萌王有多工具人了,就连前作中出现的旧面孔也没啥回顾(除了不丹街道上的球遁鸟),新面孔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也许是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 同样是4月,华纳只好联合BBC,出品了配套的生物纪录片《神奇动物:一段自然历史》来为粉丝解馋。 也是同样问题。 “福利”显然过于粉丝向,而忽略了新入坑的观众与路人的观看体验。 但你要说有多么偏心粉丝 Sir作为其中之一,并没有在看到装着麒麟的箱子又玩了一把“谁是哈利”游戏与那一句疑似炒梗的“Always”时,有多么惊喜。 只看出了满满的敷衍与疲惫。 敷衍,在于故事走向的逐渐套路化,角色的扁平化以及笑点的重复性。 纽特成为GGAD相爱相杀的工具人,蒂娜被砍,奎妮从第一部的甜姐儿成功转型阴晴不定的恋爱脑,满脸写着“我有秘密”的约瑟夫居然能成功潜伏…… 而疲惫。 更在于一丝不安。 难道我们的魔法世界。 那个曾经带给我们无限惊喜与痴狂的孩童之梦,真的就要止步于《哈利·波特》的完结了吗? 03 要论除了内容外最大的槽点。 可能就得是国内引进版的“一剪没”了。 冲着GGAD嗑糖兴冲冲买票的CP粉,付了和别人一样的钱,却只舔到了糖沫碴子。 原因自然是“某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原因”。 但相比起这样的无奈,片中另一种“政治正确”却更加讽刺。 Sir先发问。 当我们去看《神奇动物》的时候,我们想看到的是什么? GGAD的缱绻前缘? 千奇百怪的神奇动物、霍格沃茨的旧史、还是火蜥蜴夫妇与雅各布奎妮的彼此相惜? 实话是,都有。 可最重要的是,是期望着一个既能独立于《哈利·波特》之外,同时又能完善整个魔法世界观与故事体系的传奇篇章。 从第一部开始,我们能看到J·K·罗琳的野心。 眼光不只局限于英国与霍格沃茨,反而将重头戏放到美国,大有扩张版图之势。 第二部也是一样,法国成为了故事大本营,格林德沃直接预言到了世界大战与热武器,还第一次涉及到了华夏文化中的志怪邹吾。 而到第三部。 志向的确够大,从德国到不丹,更多国家参与进来,加上候选人的选择 拉美裔的女性桑托斯,亚裔男性刘洮,以及前科累累的格林德沃。 简直恨不得把“多元化”与“正确”打在公屏上。 野心让位。 曾经,我们能看到秋·张爱上哈利,在塞德里克与救世主之间产生徘徊;成为哈利舞伴的帕瓦蒂也会嫌弃学校里的大明星不解风情;哪怕是不受人欢迎的哑炮费尔奇也会在舞会上和猫咪共舞(这些都能在一部电影里展现)…… 无论正邪、族裔、身份,还是主角配角,每个人都有着鲜活的人物经络。 但《神奇动物》中,所有的布局与人设就像是为了GGAD与拯救苍生而码好的棋子。 上一颗动了,下一颗才按照局势的导向不情不愿地走着。 除开战争英雄忒修斯并未展现出明显的武力值,米勒娃·麦格教授被强行提前出生只为了一展年轻时的容颜,箱子数量从7到5的魔幻减少等等BUG之外…… 最让Sir感到不适的一个细节 是纽特为了救下忒修斯,在地牢里跳起蝎子舞的场景。 虽然也有很多观众被这一幕逗笑,但在Sir看来却是满满的设计感。 纽特可能是巫师中最爱神奇动物的人。 第一部中,他可以为了引诱发情的母毒角兽进箱子而跳求偶舞。 一个进酒吧前都不忘把领带变成领结的讲究英国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心中所爱穿着毛呢大衣在泥地上打滚。 那时候的滑稽,是动人与温情。 看到那一幕的观众,没人会不明白这位年轻的赫奇帕奇到底有多热爱这些神奇动物。 而现在,那种所谓的舍身忘己早已不复存在,沦为纯粹笑点。 Sir并不反感“设计”。 区别在于,这设计究竟是从塑造人物出发,还是以讨好观众为目的。 J·K·罗琳曾暗示过。 《神奇动物》系列一共会有5部。 而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邓布利多的秘密》,恰好卡在这避无可避的分水岭之上。 这也是粉丝的失望被攒到一个阈值的临界点 之后还会好吗? 不知道。 平心而论,本片制作在当下院线新片中绝对属于上乘,内容也勉强在及格线以上,对希望在特殊时期支持一下院线的影迷,它是个不错的选择,Sir绝对支持。 可如果你还记得当年第一部上映。 那种空前的惊喜与霍格沃茨在大银幕上“失而复得”的激动。 那是整个童年与青春的一次回潮。 哪怕不甚完美,我们也依然积极: 魔法世界没有烂片 (2016年第一部评论) 放眼当下。 无论是如何对罗琳剧本能力的质疑,抑或是对小雀斑演技的腻味,还是对触电般特效的嫌弃…… 不是挑剔。 更是尊重。 那时我们不希望自己心中的魔法世界,有着一丝一毫的不足,或是缺口。 当然也依然盼望着。 当海德薇主题曲的木琴声叮咚响起,我们能再一次震撼、感动,沉浸于这个世界最棒的魔法系列。 而不是在一次次的失落与麻痹后。 一忘皆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