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讯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春季疫情对商品市场影响几何?

2022-04-18| 发布者: 中国商讯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3月以来,国内新冠疫情多发,全国聚集性疫情多点频发。钢铁产业钢材的生产具有集聚性,而需求则分布在全国...
电影撼沙什么时候上映 https://www.touzitop.com/ysxm/10577.html

  3月以来,国内新冠疫情多发,全国聚集性疫情多点频发。

钢铁产业

  钢材的生产具有集聚性,而需求则分布在全国各地,仓储和长距离运输是保证钢材需求兑现的必要环节,所以物流的畅通对钢材的需求至关重要。

  对于螺纹钢而言,华东是本次疫情影响的主要区域,它不仅是螺纹钢的出产区,也是主销区。地产下行周期内,螺纹钢需求本来就表现较差,绝对需求低位,回款周期变慢。疫情影响下,多地物流受阻,仓库和码头也出现封库,钢材的出入库都受到巨大影响,进一步抑制了旺季需求。同时工地工人较多,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部分工地不得不进行关停,停工怠工的情况较多,进一步抑制需求。根据钢联口径,3月以来,螺纹钢表观需求同比下滑超过30%。

  对于热卷而言,受到疫情的影响更早,并且主要发生在山东地区。早在3月初山东疫情扩散期间,下游加工企业的开工严重受损,热卷需求遭到重大打击。而4月份华东的疫情趋严时,山东的疫情基本排除,其他受疫情影响地区订单流向山东,工厂接单大幅回暖。出口方面,俄乌冲突大幅推升热卷出口利润,华南地区的出口需求一直保持强劲。市场预期,随着财政政策的前置,也将更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热卷的需求会进一步走强。

  本周交通运输部开始严禁交通封堵以来,部分华东地区也跟进取消了很多限制政策,地区物流已经明显感觉到有复苏的迹象。叠加4月中旬工地回款略有加快,钢材需求环比出现回补。随着物流恢复,建材真实需求开始落地,检验需求成色和赶工强度的时间点也越来越临近,关注近期政策端的刺激政策。

  

有色产业

  新冠疫情对有色金属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影响集中在原料供应运输、下游成材消费等方面。

  铜:受到疫情影响,基本面目前呈现供需双弱的格局。目前保税区基本关闭,上海地区境内社会库存基本静止,广东地区略有去库,但与往年同期相比去库速度大幅放缓。下游成材方面,疫情导致的封控严重影响原料的运输,不少铜材加工厂目前处于停工状态。上周国内电解铜制杆开工率大幅下滑,较3月份高点回落明显。原料方面,二季度铜精矿加工费长单建议价达到80美元/吨,较一季度长单价格进一步上涨,表明铜精矿供应较为充足,议价能力向冶炼端倾斜;冶炼方面,二季度开始,不少大型冶炼厂进入检修期,加上山东某大型冶炼厂停产影响,预计二季度整体供给量较一季度偏紧。

  铝:疫情主要影响下游原料采购,成品出库和回款周期,因此导致企业资金占用增加,最终影响企业生产意愿。上游方面电解铝受疫情影响较少,氧化铝企业原料采购受疫情影响较大;下游方面:受疫情影响,铝加工行业整体不及往年。山东、东北,江苏等多地突发疫情,国内下游铝加工企业生产及运输受到波及开工及订单增量不及预期。突发疫情干扰下游物料运输及生产,部分区域已经出现下游铝加工企业停减产的情况。

  锌:目前主要贸易中转地上海仓库因疫情封锁问题出入库困难,主流消费地上海、天津等因为仍有零星病例出现,运输仍受到一定程度限制,下游开工也并未完全恢复,整体国内消费仍处于偏弱状态。从开工数据来看,国内镀锌、压铸锌合金、氧化锌消费均出现同比10%以上的下滑,且目前并未出现较为明显的旺季特征,未来关注地产、基建等终端消费回暖、物流恢复背景下下游消费能否回升。

  镍:伦镍逼仓事件后,下游硫酸镍厂对价格难以接受,基本采取停止采购、降低生产负荷、消耗原料库存为主,下游合金、电镀厂亦采取降负操作,目前疫情封锁导致终端特斯拉、蔚来等车企被迫停产,电池厂宁德所在地区亦出现疫情管控,影响运输。下游目前因成本、运输等问题仍采取压降生产负荷,刚需少量采购等操作。

  

聚酯行业

  每年的3-4月为纺织服装需求的旺季,春夏季服装多在此时间段内进行打样、生产。由于本轮疫情发生在聚酯消费地华东地区,因此已经严重影响纺织服装旺季的表现。

  需求上,由于服装消费多带有季节性特色,且属于非耐用品消费,一旦需求旺季受到打击,随后的需求回补往往难以弥补当季需求的缺失。因此在此轮疫情冲击下,全国纺服需求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各类服装商家库存高企。而终端需求的走弱也直接带来了聚酯环节的高库存以及持续亏损的经营窘境,甚至同期库存已经达到2020年以来的高位。在此背景下,江浙各大聚酯厂家纷纷宣布减产来缓解库存压力,全国聚酯负荷来到同比低位,而上游原料PTA以及MEG也因需求端的急速走弱而面临生产持续低利润的困境。

  相对于疫情对于需求端的负反馈,如何解决物流的迟滞也成为了聚酯行业的燃眉之急。聚酯产业链上下游均面临着原料无处来,成品无处去的问题。作为PTA工厂的主要原料,PX由于海运以及国内部分地区物流的限制到厂不及时,目前已对相当部分PTA工厂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成品PTA由于陆上交通的管制,也难以准时到达下游聚酯厂家的仓库里。下游织造工厂则也同步面临着无丝可用的局面。

  进一步,由于聚酯产业链终端更接近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疫情使得部分工厂工人被隔离,即使工厂解封,工人却依旧难以返岗,使得部分工厂出现解封不开工的窘境,对工厂实现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炼化行业

  疫情对成品油产业的影响最先显现在社会出行数据的大幅下降上,顺势导致汽油的炼厂产销不断走弱,库存快速累积,被迫降价。各地加油站不备或者少备库存,进一步压低了后期的需求。

  柴油受疫情的影响虽不及汽油,但是炼厂汽油转产柴油的背景下,库存水位也已经累积到去年以来的高位区间。高库存压力下,国内柴油或只能通过出口方式来化解矛盾。

  沥青方面受疫情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货物流转上,交通管制的多样要求与部分地区的道路中断导致沥青贸易商向炼厂提货难,向工地送货也难。同时,部分原料累积在港口罐内或海上浮仓,对炼厂供料不及时,进一步影响沥青的生产。需求方面,目前仍处沥青淡季转旺的过程,库存角度看今年累库并不明显,但是结合国内极低的供应量,则侧面反映了今年需求的转好远不及往年同期,疫情对沥青需求的影响可能还在扩大。

  综合起来从炼厂角度看,相比春节后时段,目前面临的问题在于成品油利润大幅下降与库存累积,而副产品沥青本身亏损较为严重以及前期高价原油原料的陆续到港,炼厂面临库存累积、营收下降与周转降速的威胁,炼厂的综合利润被迅速吞噬而资金问题可能将日益严重。

  

生猪与油脂油料

  生猪方面,新冠疫情防控趋严导致生猪短期供需错配,推升价格。消费端,我国居民因担忧新冠疫情防控趋严而进行提前备货,大量购买猪肉等物资进行储备,短期内带动生猪消费上行,并透支了未来消费。供给端,北方尤其是东北部分地区因疫情防控导致物流受阻,生猪无法顺利外运,散养户被动压栏严重,短期内产量释放不充分。因此,疫情防控导致生猪短期供需边际转紧,从而对中期下行的生猪价格形成底部支撑作用。

  油脂油料板块商品中长期价格走势依然以国际供需为主导因素,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对油脂油料系商品短期基差影响较大。豆粕方面,4-5月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预估较3月环比大幅增加,且高于近年均值,显著缓解了部分油厂前期因原料短缺而无法开机的情况。但因物流受阻,多区域出现豆粕无法顺利运输至终端的情况,导致油厂环节实际供需与终端脱节,可提现货在终端需求不振的情况下仍然维持高价,因此预期现货基差回落速度缓慢。

  豆油方面,短期形成供需两弱的特殊平衡。供给端与上述豆粕情况类似,油厂因压榨产品外运受阻而不得不被动降低开机压榨量。而消费端因全国多地疫情防控趋严,居民外出堂食率骤降,终端中包装油消费大幅放缓,灌装企业提货乏力,导致油厂豆油表观消费连续下降。短期豆油基差或在供需两弱情况下维持平稳。

  总体来看,疫情频发确实对春季的生产消费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我们认为更多的是短期冲击,并未动摇市场中长期的信心,原因如下:

  ● 1-2月经济数据表现不俗,上海从3月下旬起才实施严格封控,从整车货运指数以及高德拥堵指数来看,3月后半旬开始货运指数和拥堵指数才出现超季节性的下滑,因此预期疫情对4月而非3月的经济影响更大。此外,尽管3月疫情逐渐严重,但工业生产的韧性依旧。在地方稳增长的强烈诉求之下,各地尽量保证工业企业持续生产运行,对稳增长有所支撑。叠加低基数效应的带动,市场普遍预期一季度GDP在4.6%附近。

  ● 上海、吉林等地的疫情对4月经济影响较大,但上海吉林广州均采取科学严格的管控封控措施,其余各地也加大了核酸检测以及防疫消杀,本轮疫情的外溢程度相对可控。同时,国常会和企业家座谈会都着重突出了稳增长的重要性,预计增长政策还将持续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二季度经济增长压力。预期随后稳增长促销费的政策会进一步加码,预期二季度基建、制造业、小微、消费多点发力,多领域联合发力支持稳增长。北京4月12日宣布2022北京消费季期间,苏宁易购将发挥全业态优势发放10万张面值3000元消费券,累计投入3亿元,刺激北京居民绿色消费。

  ● 疫情散发或导致物流短期受影响,但中长期来看物流通畅不受阻。3 月 CPI 和 PPI 走势均超出市场预期,CPI 同比 1.5%,PPI 同比 8.3%。从CPI分项来看,除俄乌冲突带动交通出行分项的同比上涨外,疫情防控措施令部分供应链吃紧,3月鲜菜同比上涨17%,拉动3月通胀水平。而4月以来政策已经持续发声,预期供应链压力会逐渐缓解。4月7日国务院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座谈会,加大物流方面关注力度,打通货运物流堵塞关键点,预期鲜菜价格的上行不可持续。4月10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文件中强调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交通运输设施、物流站点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积极防范粮食、能源等重要产品供应短缺风险。4月1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进一步统筹做好公路交通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 科学精准做好公路疫情防控工作;千方百计保障服务区正常运行;科学合理设置公路防疫检查点;协调联动加强路网运行监测调度;全面排查处治力争尽快恢复运行。总结来看,物流作为民生供应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政府已经加大物流方面关注力度,供应链受阻只是短期影响而非长期变量。

  ● 疫情影响短期经济表现,但政策上边际放松,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驱动。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李克强总理除了部署促进消费、加大出口退税外,还在会议上决定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整体来看,国常会继续发力刺激信贷需求,切实聚焦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保就业,帮助企业纾困,反映了国家稳增长与宽信用的格局不变,起到了稳定市场预期的效果。此外,三月中旬以来地产政策出现积极变化,多部门联合发声,提振市场信心,地产股强势拉升。3 月 16 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提及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财政部、银保监、央行、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均积极表态维稳,鼓励有序开展并购贷,维护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整体而言,本轮疫情在多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扩散,对居民和企业的生产生活影响广泛,对经济短期造成冲击。然而,在国家的高效精准防控措施下,叠加货币政策加码以打通经济的堵点,财政政策的提前发力助力基建投资,市场整体对今年经济信心依旧。大宗商品走出5-9反套行情也侧面印证市场普遍乐观,预期疫情对经济更多是短期冲击而非长期影响,整体仍然看好全年经济走势。在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后,商品需求,特别是以基建为代表的稳增长需求可能再度走强。

(文章来源:永安期货)

文章来源:永安期货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商讯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商讯网 X1.0

© 2015-2020 中国商讯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