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起名 CXO:海外订单加速离岸,小分子新冠药有贡献在新冠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 年,全球研发热度有增无减,国内CXO 订单趋势良好,业绩持续兑现。从收入端来看,2020/2021 /22Q1 国内CXO 上市公司平均增速分别为30%/43%/72%,大体可以映射出2021 年国内CRO 明显受益于海外疫情导致的订单加速离岸,以及2022 年开始有辉瑞小分子新冠药的贡献。如果单独看无新冠影响的CXO,可以发现2021 年和22Q1 增速相仿,保持平稳。 上游产业链:科研端是摇篮,工业端是加速器 从上游产业链成长空间来看,科研端是根本,工业研发是第二增长引擎。我们认为中国科研经费开支仍有不小提升空间,主要在于1)投入强度与美国比存在一定差距;2)政策强力推动。同时受益于全球供应链转移至中国的红利,国内有望产生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 创新药:传统药企积极谋求转型,创新主旋律持续强化 在国家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政策驱动下,“存量出清”与“创新转型”是化药与生物药较为明朗的发展主线。1)不破不立,传统药企积极谋求转型。从存量业务来看,2018 年底以来的国家集采已历经五轮,并迅速拓展至全国,在“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大背景下,传统药企可谓进退两难,转型已经是摆在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2)政策导向不断明确,创新旋律持续增强。近期,国家监管部门持续出台各项征求意见稿,涉及医保谈判药品续约、单臂试验用于抗肿瘤药上市等多方面内容,除了在药物审批审批层面日益与国际接轨,在后续的监管等领域国内亦持续精进。整体而言,国内创新产业链日趋完备,一系列具有全球竞争力的CXO 企业也将不约而同地加速中国创新药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诸多Biotech 公司在估值提升与基本面改善的双重催化下,享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医疗器械:机遇大于挑战,进口替代与国际化比翼齐飞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仍在扩容,行业将保持较高发展速度。产业创新能力、研发投入产出均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创新医疗器械将会加速涌现。随着高端医疗器械“卡脖子”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叠加集中带量采购的常态化的影响,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国际化方面,新冠疫情加速了中国医疗器械国际化的步伐,通过参与全球抗疫,打开了中国医疗器械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 风险提示 1、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2、疫情对公司业绩有一定影响。 (文章来源:长江证券) 文章来源:长江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