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英才网 近几年,芯片“卡脖子”对我们的影响相当不小。对此,华为是深有体会。然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高端芯片制造的问题,还要解决芯片的底层架构。 架构不解决,芯片连设计都成问题,ARM就曾停止华为的架构授权。为此,我国院士倪光南极力倡导推广新架构。近日,中科院也有新动作,外媒评价道拦不住了! 倪光南再次重申 关于芯片架构,大家应该听说过ARM,这只是其中一种主流架构,主要用于移动端芯片。最令人关注的还是之前英伟达收购ARM,由于ARM影响过大,最后失败了。 目前,全球有三种主流架构,一种是英特尔的X86,主要用于电脑、平板、服务器等PC端,想要使用就得获取授权。凭此架构,英特尔和微软联合基本垄断PC市场。 另一种就是上边提到的ARM,全球90%以上的移动设备都在使用这种架构技术。 可以说,没有ARM的授权,移动芯片基本就得停摆,苹果、高通、三星、华为、联发科等都不例外。可见,ARM有多重要,因此之前英伟达想要收购才会都极力反对。 第三种就是RISC-V架构,虽然没有以上两种应用广,但近年来成长很快,并且因为有开源和低成本的优势受到更多青睐,尤其是我国院士倪光南早就在国内积极推动。 近日,倪光南在2022RISC-V峰会表示,RISC-V将为我国芯片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中科院正式宣布 在倪光南的积极呼吁下,2019年就成立了RISC-V中国联盟,联盟的发起单位包括中科院计算所、阿里、中芯国际等近20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倪光南任联盟理事长。 成立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联盟的目的,就是要致力于逐步建立开源芯片生态。 为此,相关单位一直在努力。近日,中科院正式宣布,中科院计算所将联合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中兴、阿里、腾讯等组成联合研发团队,开展第三代香山芯片项目。 据了解,香山是一款开源RISC-V处理器核,这次是启动第三代研发,之前已经完成两代。第一代香山于去年6月份发布,架构为“雁栖湖”,采用台积电28nm制程。 第二代香山版本的架构以“南湖”来命名,采用的是中芯国际14nm制程工艺。 这次启动的第三代架构为“昆明湖”,参与的企业越来越多,说明RISC-V生态越来越完善、应用越来越广。至于何时能够正式发布、流片或应用,就静待官方消息吧。 外媒:拦不住了 这次中科院启动的联合研发第三代香山,将进一步促进RISC-V架构生态的发展。 其实,不只是中科院,华为、阿里等企业也都在推进RISC-V架构。华为基于RISC-V推出了电视芯片处理器,阿里2019年基于RISC-V架构研发了玄铁910处理器。 不久前,在2022RISC-V峰会上,阿里平头哥发布了首个高性能RISC-V芯片平台“无剑600”,刷新了全球RISC-V一系列纪录,能够孵化出更多高性能RISC-V芯片。 RISC-V成长离不开我国企业的参与,那么我国在全球RISC-V架构是什么地位呢? 从全球RISC-V国际基金会成员组成就可以看出,共19个高级会员,其中12个来自我国,有阿里、华为、中科院等。这已经非常明白,谁是RISC-V体系的主力军了。 RISC-V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连老牌芯片巨头英特尔也开始参与,还投资4亿欧元专门成立了实验室,开发基于RISC-V的处理器。意图很明显,不过已根本拦不住了。 英特尔甚至想要花20亿美元出资收购RISC-V的开发公司SiFive,但该公司致力于开源,甚至将总部迁往瑞士,表示保持中立态度。因此,RISC-V值得我们去发展。 看得最远的还是院士倪光南,如今我们取得了重大进步,外媒评价道拦不住了! ![]() |